酉陽雜俎(유양잡조) 段成式(단성식)
卷15 卷16 廣動植之一 卷17
廣動植之一
(並序)
成式以天地間所化所產,突而旋成形者樊然矣,故《山海經》、《爾雅》所不能究。因拾前儒所著,有草木禽魚未列經史,已載事未悉者,或接諸耳目,簡編所無者,作《廣動植》,冀掊土培丘陵之學也。昔曹丕著論於火布,滕循獻疑於蝦須,蔡謨不識彭蜞,劉絳誤呼荔挺,至今可笑,學者豈容略乎?總敘。
羽嘉生飛龍,飛龍生鳳,鳳生鸞,鸞生庶鳥。應龍生建鳥,建鳥生麒麟,騏麟生庶獸。分鱗生蛟龍,蛟龍生鯤鯁,鯤鯁生建邪,建邪生庶魚。分潭生先龍,先龍生玄亢,玄亢生靈龜,靈龜生庶龜。日馮生玄陽閼,玄陽閼生鱗胎,鱗胎生幹木,幹木生庶木。招搖生程君(一曰若),程君生玄玉,玄玉生醴泉,醴泉生應黃,應黃生黃華,黃華生庶草。海間生屈龍,屈(一曰尾)龍生容華,容華生{艹栗},{艹栗}生藻,藻生浮草。甲蟲影伏,羽蟲體伏。食草者多力而愚,食肉者勇敢而悍。吞者八竅而卵生,咀嚼者九竅而胎生。無角者膏而先前,有角者脂而先後。食葉者有絲,食土者不息。食而不飲者蠶,飲而不食者蟬,不飲不食者蜉蝣。ㄇ(一曰蚓)屬卻行,蛇屬糸虧行,蜻辦屬往鳴,蜩屬旁鳴,發皇翼鳴,蚣婿股鳴,榮原胃鳴。蜩三十日而死。魚三月上官於孟津。鷓鴣向日飛。鯿與鯽魚,車螯與移角,並相似。鳳雄鳴節節,雌鳴足足,行鳴曰歸嬉,止鳴曰提衤失。麒麟牡鳴曰逝(一曰遊)聖,牝鳴曰歸和,春鳴曰扶助,夏鳴曰養綏。鱉無耳為守神。虎五指為ァ。魚滿三百六十年,則為蛟龍,引飛去水。魚二千斤為蛟。武陽小魚,一斤千頭。東海大魚,瞳子大如三鬥盎。桃文竹以四寸為一節,木瓜一尺一百二十一節。木蘭去皮不死。荊木心方。蛇有水、草、木、土四種。孔雀尾端一寸名珠毛。鶴左右腳裏第一指名兵爪。蜀郡無兔鴿。江南(一曰來)無狼馬。朱提以南無鳩鵲。鳥有四千五百種,獸有二千四百種。,楚鳩所生(騾不滋乳)。蔡中郎以反舌為蝦蟆,《淮南子》以蛩為蠛蠓,《詩義》以蟊為螻蛄,高誘以乾鵲為蟋蟀。兔吐子。鸕鶿吐雛。瓜瓠子曰犀,胡桃人曰蝦蟆。蝦蟆無腸。龜(一曰黿)腸屬於頭。科斗尾脫則足生。鳥未孕者為禽,鳥養子曰乳。蛇蟠向王,鵲巢背太歲,燕伏戊巳,虎奮沖破,乾鵲知來,猩猩知往。鸛影抱,蝦蟆聲抱。蟬化齊後,鳥生杜宇。椰子為越王頭,壺樓為杜宇項。一鷓鴣鳴曰「向南不北」,逃閭鳴「玄壺盧系項」(一曰頸)。豆以二七為族,粟累十二為寸。
人參處處生,蘭長生為瑞。有實曰果。又在木曰果。小麥忌戌,大麥忌子。薺、葶藶、菥莫為三葉,孟夏煞之。烏頭殼外有毛,石劫應節生花。木再花,夏有雹。李再花,秋大霜。木無故叢生,枝盡向下,又生及一尺至一丈自死,皆兇。邑中終歲無鳥,有寇。郡中忽無鳥者,日烏亡。雞無故自飛去,家有蠱。雞日中不下樹,妻妾奸謀。見蛇交,三年死。蛇冬見寢室,主兵急。人夜臥無故失髻者,鼠妖也。屋柱木無故生芝者,白為喪,赤為血,黑為賊,黃為喜。其形如人面者亡財,如牛馬者遠役,如龜蛇者田蠶耗。德及幽隱,則比目魚至(一曰生)。妾媵有制,則白燕來巢。山上有蔥,下有銀。山上有薤,下有金。山上有姜,下有銅錫。山有寶玉,木旁枝皆下垂。
葛稚川嘗就上林令魚泉,得朝臣所上草木名二十餘種。鄰人石瓊,就之求借,一皆遺棄。語曰:「買魚得與,不如食茹。」「寧去累世宅,不去{制魚}魚額。」「洛鯉伊魴,貴於牛羊。」「得合瀾屬,雖不足豪,亦足以高。」「檳榔扶留,可以忘憂。」「白馬甜榴,一實直牛。」「草木暉暉,蒼黃亂飛。」
羽篇
鳳,骨黑,雄雌夕旦鳴各異。黃帝使伶倫制十二寫之,其雄聲,其雌音。樂有鳳凰臺,此鳳腳,下物如白石者。鳳有時來儀,候其所止處,掘深三尺,有圓石如卵,正白,服之安心神。
孔雀,釋氏書言,孔雀因雷聲而孕。
鸛,江淮謂群鸛旋飛為鸛井。鶴亦好旋飛,必有風雨。人探巢取鸛子,六十裏早。能群飛薄霄激雨,雨為之散。
烏鳴地上無好聲。人臨行,烏鳴而前引,多喜,此舊占所不載。貞元四年,鄭、汴二州,群鳥飛入田李納緒境內,銜木為城,高至二三尺,方十餘裏。納緒惡而命焚之,信宿如舊,烏口皆流血。俗候烏飛翅重,天將雨。
鵲巢中必有梁。崔圓相公妻在家時,與姊妹戲於後園。見二鵲構巢,共銜一木,如筆管,長尺余,安巢中,眾悉不見。俗言見鵲上樑必貴。大歷八年,乾陵上仙觀天尊殿有雙鵲,銜柴及泥補葺隙,壞一十五處,宰臣上表賀。
貞元三年,中書省梧桐樹上有鵲,以泥為巢。焚其巢,可禳狐魅。
燕,凡狐白貉鼠之類,燕見之則毛脫。或言燕蟄於水(一曰月)底。舊說燕不入室,是井之虛也。取桐為男女各一,投井中,燕必來。胸班黑,聲大,名胡燕。其巢有容匹素練者。
雀,釋氏書言,雀沙生,因浴沙塵受卵。蜀吊烏山,至雉雀來吊最悲,百姓夜燃火伺取之。無嗉不食,似持(一曰特)悲者,以為義,則不殺。
鴿,大理丞鄭復禮言,波斯舶上多養鴿。鴿能飛行數千裏,輒放一隻至家,以為平安信。
鸚鵡,能飛。眾鳥趾前三後一,唯鸚鵡四趾齊分。凡鳥下瞼眨上,獨此鳥兩瞼俱動,如人目。玄宗時,有五色鸚鵡能言,上令左右試牽帝衣,鳥輒目叱吒。岐府文學能延京獻《鸚鵡篇》,以贊其事。張燕公有表賀,稱為時樂鳥。
杜鵑,始陽相催而鳴,先鳴者吐血死。嘗有人山行,見一群寂然,聊學其聲,即死。初鳴先聽其聲者,主離別。廁上聽其聲,不祥。厭之法,當為大聲應之。
雛鵒,舊言可使取火,效人言,勝鸚鵡。取其目睛,和人乳研,滴眼中,能見煙霄外物也。
鵝,濟南郡張公城西北有鵝浦。南燕世,有漁人居水側,常聽鵝之聲。眾中有鈴聲甚清亮,候之,見一鵝咽頸極長,羅得之,項上有銅鈴,綴以銀鎖,隱起「元鼎元年」字。
晉時,營道縣令何潛之,於縣界得鳥,大如白鷺,膝上髀下自然有銅貫之。
,舊言辟火災。巢於高樹,生子穴中,銜其母翅飛下養之。
玄(即鴟字),相傳鶻生三子,一為玄。肅宗張皇後專權,每進酒,常置玄腦酒。玄腦酒令人久醉健忘。
異鳥,天寶二年,平盧有紫蟲食禾苗。時東北有赤頭鳥,群飛食之。開元二十三年,榆關有予方蟲,延入平州界,亦有群雀食之。又開元中,具州蝗蟲食禾,有大白鳥數千,小白鳥數萬,盡食其蟲。
大歷八年,大鳥見武功,群鳥隨噪之。行營將張日芬射獲之,肉翅,狐首,四足,足有爪,廣四尺三寸,狀類蝙蝠。又州有白頭鳥,乳鴝鵒。
王母使者,齊郡函山有鳥,足青,觜赤,黃素翼,絳顙,名王母使者。昔漢武登此山,得玉函,長五寸。帝下山,玉函忽化為白鳥飛去。世傳山上有王母藥函,常令鳥守之。
吐綬鳥,魚復縣南山有鳥,大如鴝鵒,羽色(一曰毛)多黑,雜以黃白,頭頰似雉,有時吐物,長數寸,丹彩彪炳,形色類綬,因名為吐綬鳥。又食必蓄嗉,臆前大如鬥,慮觸其嗉,行每遠草木,故一名避株鳥。
鸛鵓,一名墮羿,形似鵲。人射之,則銜矢反射人。
蒙雕,喙大而勾,長一尺,赤黃色,受二升,南人以為酒杯也。
菘節鳥,四腳,尾似鼠,形如雀,終南深谷中有之。
老羞,秦中山谷間有鳥如梟,色青黃,肉翅,好食煙。見人輒驚落,隱首草穴中,常露身。其聲如嬰兒啼,名老羞。
柴蒿,京之近山有柴蒿,鳥頭,有冠如戴勝,大若野雞。
兜兜鳥,其聲自號,正月以後作聲,至五月節不知所在。其形似鴝鵒。
蝦蟆護,南山下有鳥名蝦蟆護,多在田中,頭有冠,色蒼,足赤,形似鷺。
夜行遊女,一曰天帝女,一曰釣星。夜飛晝隱如鬼神,衣毛為飛鳥,脫毛為婦人。無子,喜取人子,胸前有乳。凡人飴小兒不可露處,小兒衣亦不可露曬,毛落衣中,當為鳥祟。或以血點其衣為誌。或言產死者所化。
鬼車鳥,相傳此鳥昔有十首,能收人魂,一首為犬所噬。秦中天陰,有時有聲,聲如力車鳴,或言是水雞過也。
《白澤圖》謂之蒼虞,《帝嚳書》謂之逆,夫子、子夏所見。寶歷中,國子四門助教史迥語成式,嘗見裴瑜所註《爾雅》,言糜鴰是九頭鳥也。
細鳥,漢武時,畢勒國獻細鳥,以方尺玉為籠,數百頭,狀如蠅,聲如鴻鵠。此國以候日,因名候日蟲。集宮人衣,輒蒙愛幸。
嗽金鳥,出昆明國。形如雀,色黃,常翺翔於海上。魏明帝時,其國來獻此鳥。飴以真珠及龜腦,常吐金屑如粟,鑄之乃為器服。宮人爭以鳥所吐金為釵珥,謂之辟寒金,以鳥不畏寒也。宮人相嘲弄曰:「不服辟寒金,那得帝王心。不服辟寒鈿,那得帝王憐。」
背明鳥,吳時,越雋之南獻背明鳥。形如鶴,止不向明,巢必對北,其聲百變。
岢嵐鳥,出河西赤塢鎮。狀似烏而大,飛翔於陣上,多不利。
,狀如燕稍大,足短,趾似鼠。未嘗見下地,常止林中。偶失勢控地,不能自振。及舉,上淩青霄。出涼州。
鳥,武州縣合火山,山上有鳥。形類鳥,觜赤如丹。一名赤觜鳥,亦曰阿鳥。
訓胡,惡鳥也。鳴則後竅應之。
百勞,博勞也。相傳伯奇所化。取其所踏枝鞭小兒,能令速語。南人繼母有娠,乳兒病如虐,唯具毛治之。
毛篇
師子,釋氏書言,師子筋為弦,鼓之眾弦皆絕。西域有黑師子、捧師子。集賢校理張希復言,舊有師子尾拂,夏月,蠅蚋不敢集其上。
舊說蘇合香,師子糞也。
象,舊說象性久識,見其子皮必泣。一枚重千斤。
釋氏書言,象七九柱地六牙。牙生理,必因雷聲。
又言,龍象六十歲,骨方足。今荊地象色黑,兩牙,江豬也。鹹亨二年,周澄國遣使上表,言:「訶伽國有白象,首垂四牙,身運五足,象之所在,其土必豐。以水洗牙,飲之愈疾。請發兵迎取。」象膽,隨四時在四腿,春在前左,夏在前右,如龜無定體也。鼻端有爪,可拾針。肉有十二般,唯鼻是其本肉。陶貞白言,夏月合藥,宜置象牙於藥旁。南人言象妒,惡犬聲。獵者裹糧登高樹,構熊巢伺之。有群象過,則為犬聲,悉舉鼻吼叫,循守不復去。或經五六日,困倒其下,因潛殺之。耳後有穴,薄如鼓皮,一刺而斃。胸前小橫骨灰之酒,服令人能浮水出沒。食其肉,令人體重。古訓言,象孕五歲始生。
虎交而月暈。仙人鄭思遠常騎虎,故人許隱齒痛求治,鄭曰:「唯得虎須,及熱插齒間即愈。」鄭為拔數莖與之,因知虎須治齒也。虎殺人,能令屍起自解衣,方食之。虎威如乙字,長一寸,在脅兩旁皮內,尾端亦有之。佩之臨官佳,無官人所冒嫉。虎夜視,一目放光,一目看物。獵人候而射之,光墜入地成白石,主小兒驚。
馬,虜中護蘭馬,玉白馬也,亦曰玉面諳真馬,十三歲馬也。以十三歲已下,可以留種。舊種馬,戎馬八尺,田馬七尺,怒馬六尺。瓜州飼馬以草,沙州以茨萁,涼州以勃突渾,蜀以稗草。以蘿蔔根飼馬,馬肥。安比飼馬以沙蓬根針。大食國馬解人語。悉怛國、怛國出好馬。馬四歲,兩齒。至二十歲,齒盡平。體名有輸鼠、外鳧、烏頭、龍翅、虎口。豬槽飼馬,石灰泥槽,汗而系門,三事落駒。回毛在頸,白馬。黑馬鞍下腋下回毛,右脅白毛,左右後足白。馬四足黑,目下橫毛;黃馬白喙,旋毛在吻後,汗溝上通尾本,目赤睫亂及反睫;白馬黑目,目白卻視,並不可騎。夜眼名附蟬,屍肝名懸逢,亦曰雞舌、綠衤失。方言以地黃、甘草啖五十歲,生三駒。
牛,北人牛瘦者,多以蛇灌鼻口,則為獨肝。水牛有獨肝者殺人,逆賊李希烈食之而死。相牛法,岐胡有壽,膺匡欲廣,毫筋欲橫,啼後筋也。常有聲,有黃也。角冷有病。旋毛在珠泉無壽。睫亂觸人。銜烏角偏妨主。毛少骨多有力。溺射前,良半也。疏肋難養。三歲二齒,四歲四齒,五歲六齒。六歲以後,每一年接脊骨一節。
寧公所飯牛,陰虹屬頸。陰虹,雙筋自尾屬頸也。
北虜之先索國有泥師都,二妻生四子。一子化為鴻,遂委三子,謂曰:「爾可從古旃。」古旃,牛也。三子因隨牛,牛所糞,悉成肉酪。太原縣北有銀牛山,漢建武二十一年,有人騎白牛蹊人田,田父訶詰之,乃曰:「吾北海使,將看天子登封。」遂乘牛上山。田父尋至山上,唯見牛跡,遺糞皆為銀也。明年,世祖封禪。
鹿,虞部郎中陸紹弟,為盧氏縣尉。嘗觀獵人獵,忽遇鹿五六頭臨澗,見人不驚,毛班如畫。陸怪獵人不射,問之,獵者言:「此仙鹿也,射之不能傷,且復不利。」陸不信,強之。獵者不得已,一發矢,鹿帶箭而去。及返,射者墜崖,折左足。
《南康記》雲:「合浦有鹿,額上戴科藤一枝,四條直上,各一丈。」
犀之通天者必惡影,常飲濁水。當其溺時,人趁不復移足。角之理,形似百物。或雲犀角通者是其病,然其理有倒插、正插、腰鼓插。倒者,一半已下通。正者,一半已上通。腰鼓者,中斷不通。故波斯謂牙為白暗,犀為黑暗。成式門下醫人吳士臯,嘗職於南海郡,見舶主說本國取犀,先於山路多植木,如狙┉,雲犀前腳直,常倚木而息,木欄折則不能起。犀牛一名奴角,有鴆處必有犀也。犀,三毛一孔。劉孝標言,犀墮角埋之,以假角易之。
駝,性羞。《木蘭篇》「明駝千裏腳」,多誤作「鳴」字。駝臥,腹不帖地,屈足漏明,則行千裏。
天鐵熊,高宗時,加(一曰伽)毗葉國獻天鐵熊,擒白象、師子。
狼,大如狗,蒼色,作聲諸竅皆沸。{月坒}中筋大如鴨卵,有犯盜者,薰之,當令手攣縮。或言狼筋如織絡,小囊蟲所作也。狼糞煙直上,烽火用之。或言狼狽是兩物,狽前足絕短,每行常駕於狼腿上,狽失狼則不能動,故世言事乖者稱狼狽。臨濟郡西有狼冢。近世曾有人獨行於野,遇狼數十頭,其人窘急,遂登草積上。有兩狼乃入穴中,負出一老狼。老狼至,以口拔數莖草,群狼遂競拔之。積將崩,遇獵者救之而免。其人相率掘此冢,得狼百餘頭殺之,疑老狼即狽也。
貊澤,大如犬,其膏宣利,以手所承及於銅鐵瓦器中,貯悉透,以骨盛則不漏。
犭吉犭屈,僥外勃樊州重陸香所出也,如楓脂,犭吉犭屈好啖之。大者重十斤,狀似獺。其頭身四支了無毛,唯從鼻上竟脊至尾有青毛,廣一寸,長三四分。獵得者斫刺不傷,積薪焚之不死,乃大杖擊之,骨碎乃死。
黃{要目},一名唐已,人見之不祥,俗相傳食虎。
香貍,取其水道連囊,以酒澆乾之,其氣如真麝。
耶希,有鹿兩頭,食毒草,是其胎矢也。夷謂鹿為耶,矢為希。
鬼,似黃狗,圊有常處。若行遠不及其家(一雲處),則以草塞其尻。
犭犭國,蜀西南高山上有物如猴狀,長七尺,名犭犭國,一曰馬化。好竊人妻,多時形皆類之,盡姓楊,蜀中姓楊者往往ㄑ爪。
狒狒,飲其血可以見鬼。力負千斤,笑輒上吻掩額,狀如獼猴,作人言,如鳥聲,能知生死。血可染緋,發可為{髟皮}。舊說反踵,獵者言無膝,睡常倚物。宋建武高城郡進雌雄二頭。
在子者,鱉身人首,灸之以藿,則鳴曰在子。
大尾羊,康居出大尾羊,尾上旁廣,重十斤。又僧玄奘至西域,大雪山高嶺下有一村養羊,大如驢。賓國出野青羊,尾如翠色,土人食之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